近日,中国市场学会批发市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批发委”)组织会员单位前往执行理事长单位——湖南高桥大市场进行考察交流。活动聚焦高桥大市场外贸领域的亮眼成果与对非贸易创新路径,旨在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参与2027年中非博览会及拓展非洲市场提供借鉴与思路。
千亿商贸龙头 外贸成绩斐然
高桥大市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东二环核心商圈,自1996年建成以来,已发展成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批发市场和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市场。
市场总占地面积1000亩,拥有8个成熟专业市场,涵盖糖酒、副食、日化等数十种业态,经营户超6000户。2023年市场交易额达1670亿元,销售范围辐射全国并远销国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贸交易额增长迅猛。
近年来,高桥大市场在外贸领域,尤其是对非贸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3年,市场对非进出口额达3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25%。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业绩在2022年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其中对非出口约24亿元。
搭建对非贸易平台 打造完整产业链
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核心区,高桥大市场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规划总面积5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引进各类中非经贸企业1000多家,包含各中非经贸龙头企业、政府组织、商协会等。
高桥着力推动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产业链建设,支持和引导园区企业建立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的非洲直采、仓储物流、营销推广、交易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干辣椒、芝麻等六条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其中,咖啡交易中心的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低30%,2022年销售咖啡豆2000吨,其中非洲咖啡豆约占四成。
创新贸易方式 促进中非合作
高桥大市场拥有自贸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六大国家级平台资质。
市场在2018年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适用单票15万美元以下出口商品,享受增值税免税及通关便利政策。这一政策解决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用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难题,让他们能够“简单做外贸、轻松做出口”。
市场还成功开展了对非易货贸易试点,形成对非易货贸易管理机制并已上报国家部委。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通关一体化、预包装食品出口、“飞地模式”等试点。
2023年12月,高桥大市场成功实现首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预包装食品出口非洲,标志着对非贸易的新突破。
常设展馆常态化运营 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博览会
高桥大市场打造了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总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两个展厅以及近40个国家馆。这里是非洲国情文化、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的展示贸易中心,也是中非经贸博览会下的常设会展平台。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结束后,高桥分展馆开始推行全年365天常态化运营,客流熙攘,持续火热。博览会期间,高桥分展馆累计举办专题活动及巡馆考察45场,吸引参展商和采购商超1.7万人,观展人次突破7万。
共计签约44个项目,签约数同比增长29.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涵盖农业、新能源、海外仓建设等多个领域。
携手全国商品交易市场 共赴2027中非博览会之约
“此次考察是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对接中非经贸合作‘搭桥梁’。”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批发委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朱勇毅表示,未来批发委将持续发挥纽带作用,推动更多交流合作,助力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与高桥携手开拓非洲经贸资源。
高桥大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桥将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和经验积累,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提供对非贸易的全流程服务支持,包括外贸业务培训、通关便利、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帮助各地市场和企业通过高桥平台走进非洲。同时正式发出邀请,欢迎全国商品交易市场通过高桥平台参与2027年中非博览会,共享合作机遇。
此次考察活动得到了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评价。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考察高桥大市场,对中非经贸合作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也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在2027年中非博览会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将以高桥大市场为榜样,积极参与中非经贸合作,共同谱写中非友好合作的新篇章。